罗马帝国覆灭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西罗马帝国覆灭后,罗马继续存在,但这座城市经历了战争和人口减少。
西罗马帝国虽宣告灭亡,然而罗马城依旧存续,只是不得不直面战争的烽火与人口的锐减。
世人皆知,公元476年,随着最后一位皇帝退位,西罗马帝国落下帷幕。但罗马城并未就此消逝。那么,当这座被誉为“永恒之城”的都市,不再是有史以来最为庞大且持久的帝国之一的首都时,它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呢?
在罗马帝国覆灭后的百年时光里,诸多势力为了争夺罗马城,展开了一系列具有毁灭性的战争。罗马城人口急剧减少,一部史书甚至记载它曾一度被弃置。
常言道,“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罗马人认为罗马城始建于公元前753年,然而考古发掘暗示其历史或许更为久远。不论其确切始建年份如何,罗马城都逐渐成为了一个幅员广袤、疆域从英伦三岛绵延至北非的庞大帝国的权力中枢。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帝国变得过于庞大,一人之力已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统治。到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永久性地分裂为两部分。西罗马帝国由罗马城或意大利城市拉文纳进行统治,拉文纳地处罗马东北约175英里(280公里)处;东罗马帝国则以君士坦丁堡为统治中心。
5世纪的西罗马帝国,屡次遭受各种“蛮族”群体的侵扰,在正式灭亡之前,便已丧失了大部分领土。罗马帝国的终结,源于最后一位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卢斯,被一位名为奥多亚塞的日耳曼武士兼“野蛮人”逼迫退位。奥多亚塞成为了罗马及意大利其他地区的统治者。不过,他并未自封皇帝,西罗马帝国自此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为了改善与东罗马帝国的关系,他派遣使者将皇室徽章呈献给东罗马帝国皇帝。
公元488年至493年间,奥多亚塞的军队在东哥特人领袖狄奥多里克发起的一系列战役中落败。东哥特人作为一支“蛮族”,曾先后入侵罗马帝国的东部与西部。奥多亚塞战死沙场,狄奥多里克成为了罗马及意大利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并一直统治至526年辞世。
这是 19 世纪狄奥多里克 (公元 454 年至 526 年在世) 的插图,狄奥多里克是东哥特人的国王
现存的记载与考古实证皆表明,狄奥多里克对罗马的治理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塔尔萨大学古代和中世纪史副教授乔恩·阿诺德透露:“罗马公民得到了他的鼎力支持,他不仅出资修缮古迹,资助竞技场与斗兽场举办赛事,还提供免费或给予补贴的粮食等诸多福利。”
尽管在狄奥多里克主政期间,罗马幸免于外部势力的侵扰,但内部问题却依然严峻。罗马的居民大多为基督徒,教皇亦驻跸于此,然而新教皇的选举有时会引发诸多争议。阿诺德提及:“498年,一场颇具争议的教皇选举致使罗马教廷出现分裂。”大约在501年至507年期间,竟有两位教皇同时执政。“这一局面引发了街头暴力冲突,罗马的民众实际上恳请狄奥多里克出面斡旋,而他虽不情愿,最终还是应允了。”
彼时,民众对犹太人的强烈憎恶也引发了骚乱。阿诺德指出:“意大利的罗马人似乎比哥特人更为关注犹太人的状况。在此期间,罗马及其他城市爆发了多起反犹骚乱。”他还表示,反犹骚乱并非仅局限于罗马,当时该地区的其他城市同样未能幸免。
当前,彼时于罗马居住的犹太人具体数量仍未明晰。然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然在罗马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了数个世纪。彼时,绝大多数罗马人已皈依基督教,两种宗教之间的关系剑拔弩张,这极有可能是引发骚乱的缘由之一。
狄奥多里克离世后,拜占庭的入侵让罗马的局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公元 535 年,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悍然入侵意大利。作为战略要冲的罗马首当其冲,沦为战争的前线。查士丁尼麾下的军队与东哥特军队围绕该城的控制权展开了数次激烈角逐。
意大利拉文纳的一幅拜占庭马赛克画,描绘的是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随从。
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名为《马塞利努斯·科斯编年史》的文献宣称,在公元547年,罗马城陷入了“人畜无处可容”的窘迫之境,且被废弃长达40天(此为伯特兰·兰孔译本内容)。尽管当代历史学家大多倾向于认为这一描述存在夸张之嫌,但他们普遍认同,彼时的罗马已然流失了大量人口。
公元554年,查士丁尼的军队最后一次成功收复罗马,这座历史名城自此被拜占庭帝国牢牢掌控,似是在动荡中寻得了一丝安稳。然而,和平犹如昙花一现,未能长久驻留。公元568年,来自中欧的伦巴第人如汹涌浪潮般攻占了意大利。他们势如破竹,占据了拜占庭帝国的大片疆土,不过在罗马城下却遭遇了顽强抵抗,始终未能将其征服。这也就意味着,罗马依旧处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之下。
艺术与艺术史教授亨德里克·戴伊在其颇具学术价值的著作《中世纪罗马的形成:城市新貌,400 - 1420》(剑桥大学出版社,2021年出版)中曾言:“伦巴第人虽屡次对罗马发起围攻,可罗马城固若金汤,他们始终未能将其攻克。”
一座小得多的城市
公元四世纪时,罗马城人口约达一百万之众,繁华盛景一时无两。然而,耶鲁大学古典学与历史学教授诺埃尔·伦斯基透露,至公元六世纪初,罗马城人口锐减至八万上下。而当查士丁尼战役落下帷幕,人口数量更是急剧下滑。伦斯基还指出,奴隶群体亦是罗马城人口的组成部分。
彼时,罗马人民所面临的困境远不止战争和奴役。自然灾害与健康危机如影随形,纷至沓来。阿诺德表示:“同一时期,饥荒如恶魔般肆虐,重大气候事件致使全球气温骤降,鼠疫也如凶猛的浪潮般爆发,这些因素或许是人口大幅减少的诱因。”他还补充道:“到本世纪末,有些人笃定世界末日即将降临。”阿诺德特别提及,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年至604年在位)便是持此观点者之一。
不过,“七山之城”罗马历经几个世纪的沧桑变迁,始终稳踞宗教与文化中心之位。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教皇常驻梵蒂冈城。时至今日,罗马已然成为备受游客青睐的热门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旅人前来探寻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人文魅力。
股票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