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锅碗瓢盆天天用,入口的东西马虎不得。
可市面上那些标着“食品级”的不锈钢,真真假假让人犯晕。
最近看了些资料,才发现不少家庭用的不锈钢餐具可能暗藏猫腻。
买错了不仅白花钱,还可能影响健康。
食品级不锈钢不是光看304或316钢印就完事的。
国标GB4806.9-2016摆在那儿,规定了耐腐蚀性和有害物质限量。
就像买菜要挑新鲜货,买不锈钢也得查“身份证”。
第一看检测报告,正规产品出厂必须带合格证明。
小摊上那些没包装、没报告的便宜货,十有八九是糊弄人的。
我家上次贪便宜买了个不锈钢盆,后来才知连基本检测都没有,直接扔了。
执行标准也得盯紧。
包装盒或合格证上必须印着清晰标准号,比如GB4806.9。
这就好比家电的3C认证,缺了就是三无产品。
有回在超市看到打折的不锈钢勺,翻来覆去找不到标准标识,果断放下。
大品牌通常做得规范,但杂牌往往偷工减料,买回家就是隐患。
钢印这事儿更得较真。
碗底打着“食品级304”才算靠谱,光写个304可能只是工业用材。
我邻居家不锈钢锅生锈了,一查钢印模糊不清,明显是假货。
好钢印该像身份证号一样清晰完整,模棱两可的千万别碰。
包装信息也不能忽略。
品牌、厂家、生产日期缺一不可,就像食品保质期得明明白白。
路边摊那种裸装不锈钢碗,买回去等于开盲盒。
曾经图省事买过,结果用盐水一泡就泛混浊,吓得赶紧换掉。
最扎心的是生锈问题。
真食品级不锈钢耐酸碱,哪有那么容易锈?
我家旧炒锅出现红斑点,朋友说可能是201材质冒充的,重金属析出风险高。
这种“不锈钢”简直是纸老虎,遇酸就露馅,长期用肯定伤身。
总之,买不锈钢餐具得多个心眼。
认准检测报告、执行标准、清晰钢印、完整包装,避开生锈货。
别被低价蒙了眼,健康才是真金白银。
厨房用具安全了,一家老小吃饭才踏实。
股票配资知识网首选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